加州大学和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控制人体的生物钟。该调节因子位于酪蛋白激酶1 δ (CK1)末端δ),一种设定昼夜节律或内部生物钟的蛋白质,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和其他日常活动。
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可能会为昼夜节律疾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
CK1δ通过将自身附着在作为生物钟一部分的其他蛋白质上,控制昼夜节律并调整其时间。除了改变其他蛋白质,CK1δ也可以被标记,这将改变其控制身体用来运行其内部时钟的蛋白质的能力。
只有16个氨基酸,或组成部分,将两种形式的CK1δ分开,被称为δ1和δ2亚型,在蛋白质末端被称为c末端尾部的区域发现。
CK1δ的功能受到这些微小变化的极大影响。虽然已知这些蛋白质被标记后控制生物钟的能力会减弱,但其背后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通过使用复杂的光谱学和光谱技术来关注尾部,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独特的尾部序列决定了它们如何被标记。
卡莉·帕奇也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David Virshup教授是杜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和干细胞生物学项目主任,也是这项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他回顾了30多年前他对这种蛋白质的初步研究,当时他研究了这种蛋白质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这一发现证明了CK1δ的一小部分如何显著影响蛋白质的总功能。这种自我调节对于保持CK1δ活性平衡至关重要,这反过来又有助于调节昼夜节律。
该研究还讨论了这些发现的更广泛的影响。除了昼夜节律,CK1δ还参与多种关键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癌症的发生和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更多地了解CK1δ活性的调控可能会为各种疾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昼夜节律问题。
环境变化和饮食改变对CK1δ标记位点的影响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更详细的研究。这可能表明这些变量如何影响昼夜节律,并导致处理干扰的可行方法。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是医学教育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为社区带来超越科学好奇心的创新。整合科学研究和转化方法,加强对常见疾病的理解,并创造新的治疗策略。
本文来自作者[一条小凝阳]投稿,不代表青妮资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nijiankang.top/keji/202505-231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青妮资讯的签约作者“一条小凝阳”!
希望本篇文章《新策略应对昼夜节律失调》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青妮资讯]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加州大学和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控制人体的生物钟。该调节因子位于酪蛋白激酶1 δ (CK1)末端δ),一种设定昼夜节律或内部生物钟的蛋...